迪士尼企业及其他11家原告于2025年9月中旬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区联邦地区法院对中国人工智能(AI)图像视频生成器MiniMax提起诉讼。诉状指控该平台通过运营商业AI服务实施直接及间接版权侵权,其行为“大规模盗版并掠夺原告的版权作品”。MiniMax将海螺AI(Hailuo AI)宣传为“掌上好莱坞制片厂”。
原告包括迪士尼子公司漫威漫画、卢卡斯影业、二十世纪福克斯,以及环球影业制作公司、梦工厂动画、华纳兄弟娱乐、DC漫画、卡通电视网、特纳娱乐和汉纳巴伯拉制片公司。
诉状称,这些制片公司将该公司的营销口号描述为“狂妄自封的绰号”,其商业模式建立在“窃取好莱坞工作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诉状指出,海螺服务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侵权图像和视频,内容均包含原告享有版权的知名角色”。这些制片公司指出,MiniMax“完全无视美国版权法,将原告珍贵的版权角色视作己有”。
诉讼进一步指控,MiniMax不仅未能采取其他AI服务已实施的有效防侵权措施,反而"主动参与并鼓励侵权行为"。诉状将MiniMax的版权侵权行为定性为"蓄意且肆无忌惮"。
这份119页的诉状列举了MiniMax旗下海螺AI服务的具体侵权实例。根据诉状,当用户提交简单文字指令要求生成“特定场景或动作”的达斯.维达(Darth Vader)形象时,MiniMax会生成并显示带有迪士尼版权角色达斯.维达的高清可下载图像及视频(还附带MiniMax海螺的品牌标识)。诉状特别说明,该服务同样能生成其他热门动画角色内容,包括环球影业《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华纳兄弟DC漫画的超人,以及迪士尼《银河护卫队》的系列角色。
原告方强调,他们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制片公司,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美国创意引擎提供动力”。他们辩称,其最成功且广受好评的电影之所以具有价值,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塑造的“超越现实的人物形象”,包括像蜘蛛侠和超人这样的英雄角色,像达斯.维达和小丑这样的反派角色,以及史瑞克、小黄人、巴斯光年、兔八哥、汤姆与杰瑞等角色。
这些制片公司主张,被告公司的行为不仅对原告构成重大威胁,更对整个美国电影产业构成威胁。他们表示:“MiniMax的盗版商业模式和对美国版权法的公然藐视...是对整个美国电影产业的广泛威胁,该产业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并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超过2600亿美元。”
制片公司还强调了他们在创新和技术方面的投入,称其“在如此多不同渠道和市场上成功实现受版权保护作品和角色的商业化,不仅是对其投资人类创造力的证明,也体现了原告方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据报道估值达40亿美元的MiniMax公司,被指未对制片公司的停止侵权要求作出回应。
制片公司认为,MiniMax“完全有能力停止盗用和利用原告知识产权的行为”,并指出其他AI服务商已实施了版权保护措施。诉状称,该公司“为谋取自身利益,公然持续侵犯原告版权”。
诉状还指控MiniMax已具备实施内容限制的技术能力,指出该公司“已经采取了技术措施,防止某些图像和视频的传播和公开展示与表演,例如暴力或裸露等内容”。诉状进一步论证,这证明MiniMax拥有内容过滤能力,但该公司选择不将此类保护措施延伸至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反而将商业利益置于知识产权之上。
该诉讼针对MiniMax及相关实体提出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双重指控。原告方已申请陪审团审判,并主张追索未明确具体数额的金钱赔偿,或按每部侵权作品最高15万美元的标准计算法定损害赔偿(针对故意侵权行为)。同时原告方请求法院颁发临时禁令与永久禁令,以制止MiniMax持续涉嫌侵权行为。
各大制片公司在联合声明中称:“我们支持既能提升人类创造力,又能保护无数创作者及整个创意产业成果的创新。对AI创新采取负责任的态度至关重要,而今日对MiniMax的起诉再次彰显我们共同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承诺——无论侵权者身处何地,都将追究其违反版权法的责任。”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里夫金(Charles Rivkin)重申这一立场,指出企业应当明白:无论身处何地,侵犯美国创作者权利的行为都将被追责。
此诉讼系创意产业针对AI公司发起的一系列高知名度版权侵权诉讼中的最新一例。2025年6月,迪士尼企业公司与环球城市制片有限合伙公司起诉Midjourney,称其服务是“抄袭的无底洞”。华纳兄弟探索公司亦于2025年9月初针对Midjourney单独提起诉讼,指控其存在“系统化、持续性的恶意侵权行为”。